2008年10月6日 星期一

課程與教學-班經

班經是這三屆必考題,出過「教師肢體語言」、「親師溝通」和「班級管理」,後兩年都是情境題,
ptt板友指出,今年有可能出「常規建立」、「班經理論模式」(這太腰瘦了吧)和「行為改變技術」。




上課時,面對少數偏差行為學生而影響教學,耐心勸導無效時,有何具體可行的策略應用?【92嘉義國小教甄】

(一)積極增強策略
積極增強策略乃期望學生的刺激與反應能密切連結,最後移去增強物仍能使學生保有自主良好行為。
教師可利用的物質獎賞,亦可使用社會性增強物,對學生都有產生鼓勵與支持的效果。
(二)鬆弛策略
中小學生易因考試及競賽產生焦慮,進而加深人際衝突的可能,教師可利用鬆弛策略減低學生的焦慮情形,
常用的鬆弛技術有系統減敏法、靜坐、肌肉鬆弛法等等。
(三)代幣策略
教師可使用積點、積分作為學生表現良好的增強物,反之,若學生表現不佳,則取消其代幣,促使行為者承擔責任。
(四)嫌惡策略
嫌惡法即利用學生厭惡的刺激,改變學生不當行為的方法,在行為改變技術中,具體的嫌惡策略例如隔離法、取消權利、過度矯正等。
(五)家長聯繫策略
就中小學生而言,家長仍負主要的管教責任,親師之間平時應保持密切連繫,並鼓勵家長參與學校的活動,學生表現不當行為時,可通知家長以共同承擔改善學生行為之責任。



如何做好班級常規的建立?並敘述班級常規建立的主要原則。【91高雄國中教甄】

班級常規,簡稱班規,即教師與學生雙方取得協議並遵守的契約。
班規乃一個班級中的社會規範,從積極面來看,班規可培養學生尊重規約,進而主動遵守班規的能力;
而從消極面觀之,則可維持班級的秩序及規律。以下分別就班規建立的步驟及原則敘述之:
(一)班規建立的步驟
1.教師要先有腹案
教師應先釐清對學生行為表現的期望,並確定哪些行為是教師所能接受、哪些是不允許接受的。
教師在構思時,可由秩序、整潔、禮節、安全、課業、公物管理學校規定等方面來決定對學生的期望。
2.讓學生表達期望
除了教師期望,學生對自己的班級也有期望,教師可設計一些方式讓學生表達其期望,例如寫週記、作文,
讓每位學生寫出自己的期望,或利用小組討論,建構出共同的期望。
3.將期望轉為具體表現
教師期望和學生期望必須轉為具體明確的班規,學生才有遵循的依據。在班會中通過的規條,於第二天得再寫於壁報紙上,
並張貼於教室中顯眼之處,公布之日即為實施之日。
(二)班規建立的主要原則
1.最好由師生共同訂定,若必須由教師訂定時,得考慮本班學生之特質及物理環境。
2.敘述應具體明確,且不宜過長。
3.項目以5-9項為適中,且每一條班規只敘述一項具體行為。
4.規範儘量使用正面的語詞。
5.訂定好的班規需隔一段時間再更換或重新修訂。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

最新回應